开云娱乐视频在线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开云娱乐视频在线 > 新闻动态 > 贺子珍在苏联惨遭陷害,被关进疯人院两年,毛主席亲自派人去营救

贺子珍在苏联惨遭陷害,被关进疯人院两年,毛主席亲自派人去营救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16

抗战胜利后的一天,贺子珍提起笔,给很久没有见面的毛主席写了一封信。在信中,贺子珍给毛主席讲述了这几年在苏联的生活,说实话,贺子珍在苏联过的并不是很如意,相反,在苏联的日子是贺子珍人生中最艰苦的一段时光。彼时的贺子珍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用事的女人了,在苏联的遭遇让贺子珍饱经风霜,万千心事聚在心头,贺子珍也因此苍老了不少。

贺子珍

贺子珍表示到,现在的她已经不能接受任何高强度的工作了,甚至生活都不能自主打理,需要有人来扶持。

从心中来看,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并不好过,根据她本人的描述,甚至比长征更为难熬。

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,看了贺子珍的来信,毛主席内心顿时五味杂陈,尤其是得知了贺子珍在苏联的遭遇,毛主席更是心疼不已。

那么,贺子珍在苏联到底遭遇了什么呢?

在苏联的日子

刚和毛主席结为夫妻的时候,贺子珍年龄还不大,还是一个喜欢意气用事的人,而毛主席也是一个十分倔强的人,正因如此,两人常常因为一些琐事闹矛盾。

在贺子珍的心中,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人,他饱读诗书,而且日理万机,而贺子珍却没有读过几天的书,贺子珍始终认为自己跟毛主席之间有所隔阂,所以她常常在空闲时间发奋读书。

后来,随着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多,年轻气盛的贺子珍一气之下离开了延安,只身来到了苏联,并且报名参加了苏联的东方大学。

在苏联读书的时候,贺子珍常常因为一些学习问题跟别人争吵,其实刚开始也只是交流问题,但是贺子珍的脾气十分要强,常常由讨论问题变成争吵。

其实,彼时的贺子珍已经怀孕了,在苏联的时候,贺子珍产下了肚子中的孩子,并给他取了个俄文名,名为“廖瓦”。

贺子珍

廖瓦的出生让本就十分忙碌的贺子珍更是失去了自己的空闲时间。异国他乡,贺子珍举目无亲,只得自己承担起生活的重担,于是,贺子珍一边读书一边照看孩子。待到廖瓦长大了一些,为了维持自己的学业,贺子珍不得不把廖瓦送去了婴儿室托人照看。但是,彼时的婴儿室的条件并不是十分的好,而且当时正值冬季,西伯利亚的冬天气温很低,很多留学生都在冷空气中得了感冒,年仅十个月的廖瓦也在其中。

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是十分地先进,而且廖瓦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,因此,不久之后廖瓦就因病夭折。

失去了亲生骨肉,贺子珍悲痛不已,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走出失去孩子的阴影。待到情绪平复之后,贺子珍决定化悲痛为力量,将丧子之痛化为自己读书的力量。之后,贺子珍更是发奋图强,常常一个人来到图书馆,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。

结束了大学生涯后,很多留学生都选择回到了祖国,但是贺子珍犹豫了。彼时的毛主席跟贺子珍的关系已经渐渐淡化了,而且毛主席在国内已经结婚了。出于倔强的性格,贺子珍决定留在苏联。

虽然失去了廖瓦,但是贺子珍在苏联并非是无依无靠,因为当时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在苏联,他们在苏联的一所儿童院里学习,贺子珍时不时地也会来看两个孩子。之后不久,毛主席又将女儿娇娇送往了苏联,这样一来,贺子珍在苏联就有三位亲人了。

毛岸英和毛岸青

1941年6月22日,德国入侵苏联。彼时的苏联局势十分紧张,不仅如此,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也因为战争的爆发而得到了限制。因为战争,贺子珍失去了一直都有的现金补贴,见此情景,为了维持生活,贺子珍只得自己去找工作,用工作来换取生活所需的食物。

那段时间,贺子珍过得十分艰难,巨大的生活压力让贺子珍常常神经衰弱,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。

尽管生活条件不好,但是贺子珍还是十分心疼三个孩子。当时的环境下,大家每天的食物都是土洞,贺子珍其实并没有觉得有什么,但是彼时几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间,光吃这些营养怎么跟得上呢。所以,每当拿到一些好吃的食物,贺子珍总是先想到三个孩子,给三个孩子准备美味的饭菜。

1942年冬天,娇娇生病了,彼时的娇娇还是一个小姑娘,身体素质并不是特别的好,再加上苏联的冬天异常的寒冷,娇娇的病情也是越来越严重。看到这样的情况,贺子珍十分害怕,因为娇娇的病情让她想到了廖瓦,她害怕娇娇像廖瓦一样死在寒冷的冬天。贺子珍不敢怠慢,赶紧将娇娇送去了医院,好在救治足够及时,娇娇终于还是摆脱了危险。

虽然救下了娇娇,但是摆在贺子珍眼前的问题还有许多,因为战争的原因,当地的木材都被运往了前线,而冬天正是需要木材烧火取暖的时候,娇娇刚刚出院,受不了凉,这可让贺子珍急坏了。

贺子珍

为了给娇娇取暖,贺子珍只能从儿童医院那里取了一些木材,但是,儿童院的院长却十分不满意贺子珍的行为。

黑暗时光

儿童院院长是一对夫妇,他们两人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,对中国人抱有很大的敌意,常常找贺子珍的毛病,但是,因为贺子珍在那里工作,所以也只能选择了隐忍。

而贺子珍从医院里拿木材的事情更是让夫妇俩十分不满,因此,他们找到贺子珍。贺子珍在儿童院里的工作是织毛衣和袜子,但是因为娇娇病了,贺子珍的心思全放在娇娇身上了,已经很久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了。

儿童院院长质问贺子珍什么时候把工作完成了。贺子珍没有完成,自知理亏,所以便沉默不语,谁知,儿童院院长竟然直接表示,既然娇娇的病已经痊愈了,那就不需要急需留在医院里了,可以回归到集体生活了。

贺子珍

听到这里,贺子珍顿时着急了。娇娇的病好了确实不假,但是小孩子的体质差,虽然好了,但是如果巩固不当,很容易再次复发的,如果让娇娇回到集体生活,那么娇娇的身体健康状况就不能得到保证了,因此,贺子珍据理力争,始终不同意将娇娇再次送回集体生活。

儿童院院长对于贺子珍的回答也是十分生气,更让他生气的是,贺子珍竟然公然跟他争吵。气急败坏了的儿童院院长当即放了狠话,表示总有一天要把贺子珍送去疯人院。

贺子珍以为儿童院院长说的都是气话,所以也没怎么当回事。但是,谁能想到,儿童院院长竟然真的如此小肚鸡肠,几天之后,便用强制手段将贺子珍送去了精神病院。

在精神病院,贺子珍被剃光了头发。刚刚来的时候,贺子珍自然是奋力反抗,但是双拳难敌四手,贺子珍始终无法挣脱出去。想到娇娇还在外面,贺子珍心急如焚,可是无论她怎么解释,医生都不理她,相反,她越是解释,医生便越认为她的确有精神病。

医生每天都要给贺子珍吃药,但是贺子珍并不愿意吃药,因为她根本就没有病,因此,贺子珍总是偷偷把医生送来的药丸偷偷藏在舌头底下,然后找机会再吐出去。

后来,贺子珍发现,如果自己承认自己有病,按照医生们的要求去做,那么便有机会提前出去。于是,贺子珍便开始乖乖地配合医生,而医生果然也慢慢开始减少贺子珍的用药量。

为了少吃药,贺子珍想出了各种办法,总是找来各种借口拒绝吃药。慢慢的,医生也发现贺子珍好像不太像精神病,于是便不再对贺子珍严加看守。

但是,贺子珍也仅仅是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,想要出院还是十分困难的,因为当时的苏联精神病院有规定,如果想要出院,必须有人来接她,而且要给她做担保。但是彼时贺子珍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,甚至没有几个人知道她在精神病院里,所以医生自然不可能放她出院。

贺子珍在精神病院一呆就是好几年。

1946年,精神病院的医生找到了贺子珍,并告知她可以出院了,因为有人接她去莫斯科。说这话的时候,医生还递给了贺子珍一个箱子,里面装的都是贺子珍地衣服,除此之外,还有一张毛毯,贺子珍一眼就认出来,那张毛毯便是她从延安带来的。

贺子珍与毛主席在延安

1946年,王稼祥夫妇来到了苏联,在苏联,王稼祥夫妇见到了许多当年的老朋友。在与朋友聊天中,王稼祥夫妇得知贺子珍竟然被关进了精神病院。

得知这个消息,王稼祥赶紧报告给了毛主席,与此同时,王稼祥也开始跟苏联方面开始交涉关于贺子珍的事情。

在王稼祥和毛主席等人的努力下,贺子珍终于被放了出来。

在精神病院里,贺子珍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,她只觉得在里面待了好久,已经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,实际上,贺子珍在精神病院里孤独地熬过了四年。

从精神病院出来后,贺子珍再次来到了莫斯科,在莫斯科,贺子珍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娇娇、毛岸英和毛岸青。四年没见,三个孩子都长大了,他们站在贺子珍的面前,贺子珍几乎认不出他们。双方对视了很久,贺子珍终于颤颤巍巍地伸出手,问到:“是娇娇吗?”

如果说四年前的贺子珍是一个坚强、倔强的女人,那么这个时候的贺子珍就是一个憔悴,被磨平了棱角的女人。看到贺子珍,娇娇冲上前去,扑进了贺子珍的怀中,甜甜地叫着贺子珍“妈妈”。

随后,贺子珍被送到了王稼祥夫妇的住处。

王稼祥夫妇

昔日的革命战友,没想到再次相见竟然是以这种方式。贺子珍看着王稼祥,向王稼祥问了声好。王稼祥仔细地打量了贺子珍,彼时的贺子珍带着一顶法式帽子,穿着一件像样的西装和裙子,脚上也踩着一双亮丽的皮鞋,除了神情有些憔悴,别的地方几乎看不出有任何问题。因此,王稼祥不明白为什么贺子珍会被送去精神病院。

入座后,贺子珍便开始与王稼祥夫妇聊天。王稼祥先是询问了贺子珍的近况,贺子珍表示到,最近的生活还好,吃住都没问题,夜里睡得也很好。因为在苏联待的时间比较久,突然说起中国话,贺子珍还有一些不适应,但是很快,贺子珍便适应了。

在与王稼祥聊天的内容中,贺子珍了解到,彼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,与贺子珍离开时候的样子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得知这个消息,贺子珍十分高兴。

之后,王稼祥向毛主席汇报了贺子珍和三个孩子的状况,并告知毛主席贺子珍并没有精神病,末了,王稼祥询问毛主席,是否要将贺子珍带回国呢。

听了王稼祥的汇报,毛主席对贺子珍这几年的遭遇十分心疼,但得知贺子珍并无大碍后,毛主席还是舒了一口气,毛主席表示到,可以将贺子珍带回国。

毛主席

回国后,贺子珍的身体越来越差,甚至需要别人的照看才能正常生活,对此,毛主席也是十分心疼。贺子珍不愿意回想起她在苏联精神病院里的那段日子,对她而言,那段日子几乎是她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。

贺子珍倔强的性格影响了她的一生。在延安的时候,贺子珍本可以跟随毛主席继续行走在革命之路上,但是因为其倔强,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。贺子珍为了摆脱毛主席,只身一人前往了苏联,这也造就了她日后的悲剧。

回国后,毛主席已经结婚了,而贺子珍却陷入了永远的遗憾之中,晚年的贺子珍很少有机会见到毛主席,对于这样一位巾帼英雄来说,实在是遗憾啊!